区块链如何为农业产业现代化提供技术赋能,区块链对我国农业发展的意义

2023-06-04 15:05:02 views

如何促进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对于我国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打破传统农业发展瓶颈,促进我国农业产业现代化是我国农业未来发展的理想出路。农业产业金融化是其现代化转型的必要条件,金融体系是现代经济系统处理信息最有效的制度安排,如果农业不能金融化,那么就无法以现代化方式应对复杂的需求变动和风险冲击。本文基于区块链技术信息信用加强的技术特点,提出通过建立联盟链的方式引入多方参与主体,构建激励相容的农业产业信息生产和交易市场,实现“区块链技术+大数据技术”有效结合的区块链技术应用场景,以提高农业信贷信息供给质量。在此基础上,金融机构可充分利用农产品期货属性为农业信贷提供支持,促进农业产业生产过程的资本化,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动力。

(一)区块链技术能加强信息的信用价值

从Leslie Lamport等人提出拜占庭将军问题到Dan Larimer创立并发明EOS(Enterprise Operation System),区块链技术经历了近40年的发展。目前区块链技术广泛应用于证券、保险、供应链、知识产权等十几个领域,谷歌上有关区块链的网页和学术文章也已达近亿篇,其如此备受追捧的原因也比较简单——区块链为一种全新的信用创造方式提供了技术支持,为人类相互合作提供了新的可能方式。

第一、区块链分布式记账方式,保证信息透明,能提高信息信用价值。在区块链系统中,分布式记录、存储信息,维护节点的去中心化分布,根据约定的共识机制来记录、更新符合要求的信息,各参与节点均可以根据其权限获取被时间戳标记的相应信息内容。因此,相比依赖于中心节点的传统信息存储方式,分布式记账可以消除信息不对称,保证信息的公开透明,使得信息可信度得以大幅度提升。

第二、具备去中心化的信用机制。在传统的信贷模式中,面对融资方的贷款申请商业银行需要从征信系统获取其信用信息进行贷前审查及风险评估。而在引入区块链技术的贷款业务中,融资主体的信用信息在其向商业银行提出贷款申请前就已经记录在区块链上,商业银行取得授权后即可直接通过对融资方链上信用信息的审查对其信用水平作出评判从而决定是否开展业务。去中心化的信用机制消除了征信系统这一中介机构,有助于提高信息的信用价值。

第三、加密算法与共识机制,强化信息的信用价值。加密算法和共识机制的应用,让时间戳对信息进行不可逆转的标记,形成大家都认可的信息不可篡改特性,各交易主体之间因此形成对客观信息的可靠性信任,这能帮助金融机构充分挖掘和强化信息的信用价值。

区块链对信息保存和传递过程中的不可篡改性与可追溯性,是其能促进信息金融化发展的技术基础,因此完全可以利用区块链的这一技术属性来解决我国农业产业金融化深化困境,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如今,区块链技术在农业领域的运用日渐广泛,各类“区块链+数字农业”的应用场景不断涌现。为全面披露农产品产出过程、聚焦食品安全问题,产生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的区块链应用场景。在该场景下,利用物联网技术将农产品从种植到销售的相关信息上链,消费者通过

农业产业现代化目标实现,必然要求农业产业金融化的落实,进而农业产业可灵活应对市场需求的复杂变化及风险冲击的不定突发。农业产业金融化深化发展的关键是解决农业产业融资问题,而农业产业融资困境主要来源于农业产业金融信贷所需的信息匮乏及质量不足。农业产业融资困境的信息问题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信息采集不完善且用于分析评估的信息质量较低,导致农业产出评估的不确定性较高,金融机构难以合理评估农业产出价值;另一方面是因为农业信贷过程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容易造成“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等信贷风险。而农业融资需求主体往往无法提供合格的抵押品,且没有能力向金融机构发送可验证的融资还贷能力信息,进而造成金融机构的惜贷现象普遍发生。

为解决上述问题,可通过引入区块链技术增强农业产业融资过程中对信息的采集能力并提升所获取信息的质量,运用数据自动采集上链、时间戳、共识机制、经济激励、智能合约等手段和新工具,把农业生产周期中生产资料投资、经营过程详情、在植农产品生长状况等相关信息上链,建立对农业产业融资业务所需各类信息进行快速搜集、可靠保存与及时处理的自动化机制,确保在保障农业产业融资主体隐私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对农业产业信息的全面、高质量收集汇总,形成可靠的贷前调查、贷中动态风险管控、贷后管理等环节,让金融机构能够获得更全面、可靠、精准的各类农业产业融资信息,从而缓解农业产业融资面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提升融资效率。

对于农业产业融资所面临的困境,金融机构可通过延展融资抵押品范畴来解决农业产业融资抵押品不足的问题,就像工业品的存货贷款一样,利用农产品所具有的期货属性对其进行价值评估,从而形成可被金融机构所接受的合格抵押品。具体来讲,通过充分利用现有农产品期货市场体系,并基于农产品期货价格与申请贷款人预期农产品的产量进行在植农产品抵押价值预测评估,从而建立起贷款申请人在植农产品抵押价值评估机制。在这一过程中,金融机构能借助期货市场卖空机制对在植农产品抵押物进行有效的信贷风险控制,因此既可充分利用期货市场的价值发现和风险对冲功能,也可借鉴工业生产的金融化方式来促进农业产业金融化进一步深化。这一模式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对可靠信息的持续、精准获取及有效评估,金融机构需要在贷款业务发生时就对在植农产品的种植面积、干旱情况等可靠信息进行评估,并充分利用农产品期货信息,形成对在植农产品收成的科学、精准评估结果进而计算抵押品价值。此外,农产品的生长情况会直接影响抵押品价值,故在贷款业务存续期间也需要对农作物的上述信息状况进行跟踪以判断在植农产品的产出是否能全额实现,并预估不确定性程度,从而实现对风险的持续监控。因此,借助区块链技术对信息的获取、存储功能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对信息的分析能力可有效解决当前农业产业金融化深化发展所面临的困境,从而推动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

农业产业融资问题的解决需依赖于信息数量与质量的提高,这意味着信息维度的扩展以及对信息及时性要求的提高,故在信息的获取与处理过程中需要多方面专业领域知识参与,因此建立解决农业产业融资问题的区块链系统应采用联盟链的构建方式,让农业生产主体(农户或农业公司)、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商、期货公司、金融机构(以商业银行为主)、独立的农业研究机构、大数据公司等多方积极参与,各方通过提供价值信息来获取系统代币奖励,同时利用代币进行相应的信息交换,实现基于农业产业融资市场的信息交易市场,代币以一年为周期进行价值核算,以适应农业生产周期,同时也可避免代币金融化风险。代币在该系统中起到信息价值交易媒介的作用,能产生促进信息生产和利用的激励效果。由于金融机构(以商业银行为主)身为该系统主要的资金供给方,同时也是该系统最大的受益者,且风险控制能力最强并对风险最敏感的参与者,因此其有意愿和能力成为该系统构建的推动者。区块链系统采用股份授权证明机制(DPoS)使系统中的金融机构达成共识机制,DPoS共识机制可以缩减参与验证和记账节点的数量,从而达到秒级的共识验证,快速实现对信息的验证和分布式保存,因此能够保证大规模资金借贷的经济活动顺利展开。在该系统中,农业融资主体可通过提供真实可靠、可验证的农业生产信息以及其他有助于融资的相关信息获取奖励代币,所获取的奖励代币可用于换取优惠的贷款条件或者提高贷款申请得到批准的概率;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商则对农业融资主体所购买生产资料的相关信息进行验证,在该过程中系统将根据其验证工作量进行代币发放,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商则可利用系统代币在该系统中交换与农业生产资料需求相关的信息,从而促成该类企业的产品精准销售,降低销售和库存成本,提高其经营效率;期货公司在该系统中一方面提供农产品期货市场信息获取系统奖励代币,另一方面利用代币去交换该系统中所提供的农业生产相关信息,从而更准确地预测农产品期货价值,为其客户提供额外价值;金融机构(以商业银行为主)通过参与共识验证过程获取系统奖励代币,利用奖励代币在该系统中获取农业信贷所需的信息,降低信贷风险,提高信贷效率;独立的农业研究机构则通过对农业信息的分析与提供额外的行业信息为系统其他参与机构服务,并因此获取系统奖励代币,同时利用奖励代币来交换系统中的相关信息,为其研究提供支持;大数据公司一方面通过提供比如天气预报、病虫灾害等外部信息和农业产品产量与价格预测信息来获取系统奖励代币,另一方面利用代币交换系统中的农业生产资料信息和农业生产信息,形成分析报告提供给相关客户。可见每个参与主体都能通过各自提供的信息和相关资源获取奖励代币,并能借助区块链系统中的验证信息,获取相关收益。因此,只需要明确代币价值,就能构建起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促使各方参与到整个系统的运营过程中,形成一个有效的信息交易市场,这意味着借助区块链技术解决农业产业融资困境,促进农业产业金融化发展从而实现农业产业现代化是具有现实可操作性。

(三)区块链技术能促进农业产业融资业务高效运转

在传统的农业贷款过程中,无论是从贷前审查、风险评级还是贷后管理方面,商业银行都面临着较为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贷款业务的效率低下和较高的信用风险,因此而引发的惜贷问题会降低农业产业融资的可得性。借助区块链技术构建的联盟链,金融机构就可以在信贷过程中形成更为充分的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以更低成本获得更多样的可靠信息,从而帮助其构建更加完善的贷款业务保障机制,在解决抵押品不足问题的同时提升农业产业融资的效率及可得性,而其他参与主体也可以利用自身所提供的信息及其他资源获取系统奖励代笔从而达成额外收益。该区块链技术应用架构的具体业务关联图如下图1所示:

图1 区块链嵌入式农业产业融资业务关联图

在整个联盟链中,由于信息价值主要是由金融机构开发,所以由大型金融机构主导信息记账认证,保证信息的完备性和可靠性。整个业务流程中,受益者并非只有农业融资主体和商业银行,其他相关的参与主体也会在整个业务存续过程中做出相应贡献并因此获得相应的增量收益。本文按照农业融资贷前调查、贷中动态风险管控、贷后管理等农业产业融资业务流程的不同环节对区块链技术应用方案进行阐述,并指出各相关参与主体的存在价值和收益,从而说明该方案激励相容的特点以及应用的可行性。

1.贷前调查环节

在以区块链作为技术支撑的农业产业融资业务模式中,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可通过对区块链链上数据的研判进行贷前调查。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在日常生产活动中,大数据网络自动摄取农业融资主体(农户)购买农具、种子等与农作物生产相关的信息并上传至大数据公司,同时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商也将生产资料销售信息传输至大数据公司,大数据公司需要对以上两个参与主体上传的数据进行验证,在验证数据真实性后开启数据上链程序。区块链上的金融机构共识节点会对一定时间区间内接收到的信息进行逐一封装,并在封装完成后载入到数据块内,新生成的数据块通过特定散列算法和Merkle树数据结构与主区块链进行连接,通过这种数据上链方式可以记录数据的完整历史并支持数据回溯及定位。由此,与农户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信息可以准确地记录在区块上,这样既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性又可以防止农户在贷款时提供伪造的发票、凭证等虚假资料。

通过区块链技术记录农户不同生产环节的投入,实际上是让农业生产流程资本化的一个过程。形成与工业生产流程资本化相似的结果,从而对农业生产的资本投入有更精准的评估依据,故区块链技术可以为农业生产流程资本化提供技术支撑,进而为农户农业生产行为信用化提供信息条件。当然,农户申请贷款前其相关信息都是保密的,在其提交贷款申请并提供授权后,商业银行则可查看相关信息,借助大数据技术进行评估,消除信息不对称影响,以全面了解农户融资需求的风险。因此,“区块链+大数据”的方式可以使商业银行形成科学有效的农业贷款定价,农业贷款的门槛会有所降低,这可以让农业贷款市场规模进一步拓展,吸引更多资金促进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

2.贷中动态风险管控环节

借助区块链技术,商业银行在贷中审查环节中,抵押物的价值评估是相对重要的一个环节。前面已经提到,在以区块链作为技术支撑的农业产业融资业务模式中可以尝试延展抵押品范畴,让农业融资主体以农产品期货作为抵押品向商业银行进行融资。商业银行在贷出资金前,就需要对抵押物的价值进行评估并以此来确定贷款额度和自身所要承担的违约风险。抵押品的价值直接关系到农户违约后商业银行可以获得的补偿程度,在许多的实际案例中,银行遭受损失也往往是因为抵押物价值评估不准,所以农产品期货的价值评估是一个重要问题。需要指出,这里所讲的农产品期货价值的评估并非是对期货的定价,而是在期货市场价格明确的情况下去评估农户提供给商业银行的农产品期货抵押品的价值。金融机构可以借助期货金融市场进行对等价值的卖出期货操作来对冲风险,从而锁定抵押品价值,降低因抵押品价值波动而引发的可能损失。这一方式,既可以增加期货市场参与主体,形成更多样的保值套利行为,提升期货市场活跃度和定价准确性,进而充分发挥期货市场远期定价功能;此外,还可以扩大农产品抵押标的,使得农产品期货市场为农业产业金融化提供直接支持,金融机构则可以更广泛地助力农业产业发展融资,扩大农业产业融资市场规模。

若想实现农产品期货金融化,农作物生长状态的观测与评估需要贯穿整个农业生产过程。传统的作物生长状态观测主要通过人工来完成,但这种方式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对人员的专业性要求较高,观测效率较低。随着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及远程信息传输技术的普及,作物生长状态的评估逐步转入自动化。参照现有的研究成果,可以利用图像技术对在植农作物的生长状态、营养状态及成熟度进行监测,进而做出评估。该种评估方式充分利用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成果,整合关于不同种类作物干旱情况、病虫影响、植株高度等多维度信息,采用机器学习迭代算法,实现对农产品产出期货价值的动态精准评估定价。

对于农产品生长状态的评估结果需在评估完成后及时上传至大数据公司进行数据上链。商业银行可以在信贷发放后获取该部分链上数据,但金融机构缺乏足够充分的农业产业知识,其对抵押品价值评估存在一定困难。因此,独立的农业研究机构可充当外部评估机构的角色,独立的农业研究机构在获得授权后通过大数据公司获取链上信息对农作物的生长状况进行评估。由于抵押品是农产品期货,故独立的农业研究机构还需从期货公司获取相关数据。如今,大宗农产品如玉米、小麦、棉花、大豆等已普遍被金融化形成各种大宗商品期货交易品种,期货公司可以利用自身的业务优势提供相对准确的农产品期货报价以支持农业产业融资抵押品的价值评估。与此同时,期货公司也可以获取农业生产信息为其投资提供参考。综上所述,大数据公司、独立的农业研究机构及期货公司组成抵押物价值评估综合体,独立农业研究机构的介入可以在“量”上对抵押物价值进行评估,在提升评估准确性的同时兼顾评估的公允性,期货公司的参与则是在“价”上对抵押物的价值进行评估。由此抵押物的价值评估准确性将会从“量”、“价”上得以保证。利用评估结果,商业银行就可以对贷中过程进行动态风险管理,以确定后续贷款发放节奏。

3.贷后管理环节

农业贷款的发放是为了满足农户的资金需求,保证其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但不排除农户取得贷款后会将资金挪用而非用于农业生产。所以,商业银行需要在贷后监控资金流向以防止农户违约,区块链系统的时间戳功能可以帮助商业银行实时追踪贷款去向。在贷款发生后,农户的交易信息会被分时段打包装入新的区块中,每一个新生成的区块都会被打上时间戳,之后按照区块生成时间的先后顺序连接形成区块链,这样就为信息数据的记录形成了一个去中心化的分布式时间戳服务系统,在该系统中,每一笔交易记录都具有不可篡改的特性。若发现农户的贷款用途与其申请贷款时所表明的不一致,那么商业银行可以对农户进行问询并要求其做出解释,甚至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也可以考虑提前收回贷款以挽回损失。在抵押品价值监测方面,贷款发放完成后,商业银行可以通过链上数据实时监测农作物的生长状态,并将所得到的相关信息作为是否进一步对农户发放贷款的现实依据。若链上数据显示农作物的生长情况不佳,可能有歉收情况发生,商业银行可拒绝进一步向农户提供贷款,情况严重时也可以提前回收贷款或提前完成期货市场风险对冲操作以平仓。该过程可以实现贷款风险的实时化控制,有效降低风险积累。

(四)区块链技术介入农业产业融资能带来增量红利

长期以来,农户申请农业贷款存在申请难度大、贷款额度受限等问题。区块链技术的引入可加强农业信贷的信息市场完善,能为农产品期货金融化实现与信息不对称问题解决提供技术支撑,在技术层面上将(农产品期货)抵押贷款和(农户个体)信用贷款结合起来从而加强信用,提升农业产业融资的效率与可得性。在获得融资后,农户一方面可进行扩大再生产增加产量,另一方面,由于农户可以在生产活动进行之前获得资金支持,可以让农户提前购买农资物品,以此避开农资物品购买的高峰期,降低投入成本。这有利于我国农业产业的平稳发展,国家粮食安全将得到进一步保证。

农业产业融资业务的发展也能为商业银行经营带来了利润增长空间。近年来,受资管新规出台、金融科技发展、LPR机制运行等因素影响,商业银行的利润空间遭受挤压,金融脱媒加速。农业产业融资问题的解决有助于商业银行开辟农业金融化路径,拓展商业银行的业务空间。此外,农户到商业银行申请贷款需要有借款银行的账户,当一个生产周期结束后其出售农产品所获得的资金往往会有相当一部分存在开户行中,这就提升了商业银行吸收存款的能力。一旦农户与商业银行形成了长期的业务往来,这部分存款便会更加稳定,这有助于商业银行进一步开展资产业务,增加营业收入。

以区块链作为技术支撑的农业产业融资业务模式中,除农业融资主体和商业银行外其他参与主体均可通过发挥自身的技术,借助区块链系统形成的信息市场,拓展其业务范围以获取额外的收益点,进而形成激励相容且具备可落地操作性的区块链技术应用新场景。

(五)智能合约应用能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融资整体效率

智能合约是一种特殊协议,其概念可以追溯至1994年,由Nick Szabo提出,但限于当时没有其可以实际应用的载体,所以一直未取得进展。直到2008年区块链技术被提出后,智能合约才引起广泛的研究与讨论,并于2013正式应用于以太坊中。在智能合约中,合约代码是核心环节,由智能合约语言(SCL)编译,代码本身解释了参与主体的义务。合约代码设定完成后,相关条件一旦满足要求,交易就会自发启动。

在农户的贷款过程中,商业银行可在农户填写完申请后通过“大数据+区块链”的方式对农户的个人信息进行审查,通过对农户农资品购买、在植农产品生长情况等数据的挖掘与分析,对农户将来产出的农产品价值及其还款能力进行评估。若达到贷款条件,则触发智能合约,商业银行则可通过网上银行的方式将贷款发放至农户手中。在贷后管理方面,如果农户的资金流向与申请贷款时所声明的内容不符,智能合约也会自动触发,商业银行可提前收回贷款并同时将农户的违约信息上链。总体来看,智能合约可以通过合约代码实现农业贷款的自动化操作,在减少人工成本的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融资效率。当然,现在智能合约的应用还存在着标准化程度不够高、安全性有待提升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